深圳大学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实施方案
一、单位基本情况
深圳大学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创办。建校31年,实现了办学规模由建校规划4千人到实际在校生3万余人的快速发展,实现了办学层次由学士、硕士到博士教育的三级提升,成为有一定影响力的综合性大学。现总建筑面积69.4万平方米,用能人数33580人。
能源资源消耗情况(包括消耗总量、种类、结构等)
能耗种类 |
消耗量 |
转换为标煤(吨) |
占总标煤量比例 |
电 |
58635000度 |
7202.43 |
100% |
水 |
2181405立方米 |
—— |
—— |
合计 |
—— |
|
|
能源资源消耗水平分析(包括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人均能耗、人均水耗等)
用能时间 |
年 |
||
用能人数(人) |
33580 |
||
建筑面积(万平方米) |
69.4 |
||
用电 |
消耗量(万千瓦时) |
5864 |
|
单位建筑面积年耗量 (千瓦时/平方米) |
84.49 |
||
人均年耗量(千瓦时/人) |
1746 |
||
用水 |
水耗量(万立方米) |
218 |
|
单位建筑面积年耗量 (立方米/平方米) |
3.14 |
||
人均年耗量(立方米) |
64.96 |
二、节约能源资源工作开展情况
1、深圳大学于2011年初设立了节能领导小组,由学校主管副校长担任组长,成员为各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其常设机构是深圳大学节能管理办公室,全面负责学校日常能源管理的组织、监督、检查协调节能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
2、高度重视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把实施节能降耗看作是提高运行质量和增加经济的效益,不断完善能源管理的体系建设,加强能源科学管理,全面推行节能降耗工作,提高了学校能源利用效率。
3、学校建立了一系列节能管理制度和措施,根据“十二五”规划,设立能源管理负责人。在进行规范管理工作的同时,还实行层层管理考核制度,完善节能工作问责制、加强学校各基层节能降耗监管、建立节能降耗工作长效机制、加强组织领导等四项措施。
4、学校紧紧围绕节能目标指标逐级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加强对重点耗能设备节能情况的监管,通过科学管理和实施技术改造,降能激励机制,对比同期各类能耗数据进行严格考核,节约奖励、超耗扣罚,并将其纳入综合奖考核范围。同时在项目技改中,对未进行节能审查或未通过节能审查的项目不审批、不核准,从源头上杜绝能源的浪费。
5、重视能源计量工作,加强学校能源计量管理,建立健全能源计量管理体系,配备先进的计量检测手段。制定学校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包括计量器具的选型、采购、入库、流转、报废等管理制度,计量器具的使用、维护、保养制度,能源计量器具的周期检定(校准)制度,能源计量数据采集、处理、使用、保管及监督制度等规章制度。
6、学校每季度都定期召集相关部门召开一至两次节能工作会议,通报季度节能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讨论计划下一步节能挖潜的项目,并草拟改造方案,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汇总,对具体能耗指标对比分析。
三、已完成节能改造的项目
1、中央空调: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科技楼等大型建筑楼宇人员密集场所,建立空调设备集中智能监控系统平台,对室内温度、冷风所需量进行实时监测并自动调节, 对中央空调冷凝器系统加装自动在线清洗装置。
2、更新改造高能耗电器:使用拥有高科技含量的高效节能、环保型新一代电开水器,替换普通的高能耗低效益的电热水器。新一代电开水器具有根据供应开水的峰谷时段,可设定自动开关,温度自动调节、良好的保温效果、水质过滤等功能,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与普通点开水器相比可节能耗35%以上。
3、以EMC的合作方式引入新产品: 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科技楼等公共区域照明系统改造及玻璃幕墙贴膜,用LED照明灯具替换传统的日光灯管,取得良好的节能效果。
4、引入BOT模式改造太阳能系统:由于历史原因,供学生洗澡用的太阳能没有辅助加热系统,导致冬季及阴雨天热水量供应不足,因此,以BOT模式对这些楼宇的太阳能进行更新改造,加装空气热源泵及对控制系统进行优化改造。利用企业的经营管理优势,既满足了学生的热水需求又解决了太阳能系统改造的资金问题。(2014年8月30日竣工)
5、控制学生洗澡用水量,过去一直采用无限量的热水供应方式,出现部分学生用热水洗涤衣物的现象,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为此,在每个使用热水的末端安装了流量、温控集一体的智能水量控制系统,每人每天免费限量供应50升47℃的热水,安装水控系统之前,人均每天用水量在130升左右,该系统与校园一卡通联网进行管理。
6、餐厅炉头炉灶的改造,
四、能源利用效率分析(主要用能设备能效水平分析)
1、中央空调主机、水泵、冷却塔都单独操作及运行,没有联动控制功能,运行管理存在着较大的随机性。
2、中央空调系统投入使用时间较长,大部分空调主机采用的约克和开利空调机组,配置的冷冻泵和冷却泵老化程度较高,主机能效比不高,泵的轴输出功率低下。需加装智能控制系统,对中央空调智能控制。
3、水冷冷水机组冷凝器的清洗周期为工程技术人员根据冷凝温度,采用人工通炮的方式进行处理。可能会存在着随机性大,过分依靠人员经验,导致水冷冷水机组运行效率达不到应有的要求。
4、传统电开水器(6KW/台)因没有定时开关机和温度调节功能,没有水质过滤装置;保温效果差,且反复加热导致水质异变,不仅对人体健康不利,还造成巨大能源浪费,是典型的高能耗电器。
5、公共区域照明均为T8、T5管,需逐步更换成LED照明灯具,以降低电耗。
6、主要办公场所窗户面积比重较大,中央空调冷量流失大,大面积贴膜有助于室内保温,降低空调冷量损失。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央空调系统投入使用时间较长,大部分空调主机采用的约克和开利空调机组,配置的冷冻泵和冷却泵老化程度较高,主机能效比不高,泵的轴输出功率低下。需加装智能控制系统。
六、基本思路和总体目标
(一)基本思路
1、根据不同环境不同项目,采用BOT和EMC不同模式进行节能项目的改造,加装智能控制系统,用技术节能、设备更新改造线相结合的手段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引用新能源,采用新技术改造老旧设施设备。
3、择优引入精细化服务管理的先进模式,追求高效低能最大化。
(二)总体目标
通过对中央空调、公共照明、太阳能系统、饮用水设备、餐厅炉具、建筑物玻璃幕墙贴膜等技术节能和更新改造等手段,力争到“十二五”末期,实现单位建筑面积能耗较2010年下降35%,为公共机构节能做出示范表率作用。
七、创建内容
(一)创建方案
1、深圳大学中央空调技术节能改造
节能改造范围及技术手段汇总表 |
||
序号 |
改造范围 |
采用的技术手段 |
1 |
整个中央空调系统 |
建立集中监控系统,初步建立楼宇自动控制系统平台(BAS),并预留扩展接口。 |
3 |
中央空调水系统 |
安装水系统智能节能控制系统,实现负荷随动自动变流量运行 |
4 |
安装冷凝器在线清洗系统,保持主机高效运行 |
|
5 |
安装化学水处理自动加药系统,杀菌除藻,保持水系统运行效率 |
|
6 |
中央空调风系统 |
安装风系统智能节能控制系统,实现负荷随动自动变流量运行及远程启停控制 |
2、公共区域照明系统改造及玻璃幕墙贴膜两大类,
(1)公共区域照明系统改造项目
公共区域照明系统改造主要是将建筑内走廊、食堂、大厅、卫生间、茶水间、教室、办公室等的照明灯具更换为LED灯。将区域内T8荧光灯单支功率为40w,更换为单支功率仅为12 w。单支节能率高达67%。
改造前照明灯具高功率、使用寿命短。改造后功率低、使用寿命长,在保障不减少照明光度、性能稳定的前提下,实现了绿色照明的目标,同时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对照明回路进行自动化管理。做到人走灯灭,杜绝了长明灯。
(2)对大型建筑的玻璃幕墙进行隔热贴膜处理 ,起到阻挡阳光直射造成室内冷气消耗的功效,同时能衰减阳光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
3、更换北校区学生公寓饮用水电开水器,目前有406台电开水器在使用中,(每台6KW,水胆容量36升计)计划在今冬明春将406台普通的电开水器全部更换成双聚能环保节能型电开水器,(每台功率3KW,水胆容量50升)具有定时自动开关,温度自动调节,水蒸气自动循环加热进水口,保温隔热效果好,水质过滤处理,一次烧开时间只需5分钟,节能率达35%以上
4、北校区学生公寓公共照明改造。
目前北校区学生公寓楼内,共有公共照明灯具5684盏,每盏26W。我们将于年底启动该项目的改造,逐步将其换成3WLED节能灯,预计节电88.5%。
5、北校区太阳能改造。目前已有5栋楼引入BOT模式项目,对老旧太阳能进行升级改造和安装太阳能及空气热源泵辅助加热系统,该项目受益学生人数达9000多人,将于今年9月份竣工投入使用。另有13栋学生公寓的太阳能计划列入2015年BOT项目。
6、下一步创建计划中,将在已有节能管理体系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措施,加强监督与落实;定期评估系列节能改造效果,完善后续运行措施,保证技术节能效果;充分发挥试点项目的优势,加大宣传力度,带动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稳步开展;进一步挖掘节能潜力,在节电、节水、节气、节油项目中继续寻找突破口。
(二)实施进度计划
1、中央空调节能改造、公共照明改造均已完成(EMC)。
2、智能水量控制系统已安装完成投入使用。
3、共楼宇节能型饮用开水器已更换完成投入使用
4、餐厅炉头灶具的更新改造已完成投入使用。
5、学生公寓太阳能更新改造项目已在实施中,今年9月投入使用(BOT)。
6、另13栋学生公寓的太阳能更新改造项目计划列入2015年BOT项目。
7、学生公寓406台电开水器已列入2015计划。
8、学生公寓5684盏公共照明灯具已列入2015年计划。
(三)节约能源资源效果分析
1、经济效益
深圳大学采取中央空调节能改造、照明系统改造、外窗玻璃贴膜、电开水器高效替换等节能手段后,全年总节电量达643.26万度,相当于年节约标准煤790.5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929.78 吨
2、社会效益
通过各项目的实施,不仅积极响应国家能源战略规划,同时也大大提升能源消费形象。通过在师生中的大力宣传,使节能思想深入到师生日常生活中,带动社会风气,为社会培养“节能人材”。
(四)技术经济性分析
1、技术性分析
深圳大学整体综合节能改造项目所应用的节能技术及节能新材料,属目前各领域内前沿技术。其中,中央空调节能改造项目运用了楼宇自动控制系统平台(BAS),安装了一套中央空调节能集中监控系统,以提高能源管理水平。同时,利用数据采集及通讯手段,实现了对中央空调系统的在线数据监测服务。安装水系统智能节能控制系统,实现负荷随动自动变流量运行;安装冷凝器在线清洗系统,保持了主机高效运行;安装化学处理自动加药系统,杀菌除藻保持水系统高效运行;在风系统中,采用智能节能控制系统,实现负荷随动自动变流量运行及远程启停控制。
深圳大学电开水器改造项目及A、B、C区公共区域照明系统改造、外窗玻璃贴膜等项目,实施较为简便,效果较为明显,后续管理成本较低
建设能耗监管平台,细化能源计量点,做到更好的监测能源利用情况,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经济性分析
深圳大学整体综合节能改造项目,采用国际流行的合同能源管理EMC模式。这种节能投资方式允许用户使用未来的节能收益为用能单位和能耗设备升级,以及降低目前的运行成本。深圳大学与深圳市海源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同,由海源节能为深圳大学提供各项节能服务技术及改造资金,深圳大学无需资金投入即可享有节能效益。
(五)资金需求及落实情况
大型项目改造资金,采用EMC、BOT模式,由中标企业按合同自筹落实。
八、保障措施
(一)领导高度重视,是做好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重要保证。
在开展节能工作的过程中,学校领导始终高度重视,在建立机构、组织协调、节能改造等工作中给予了大力支持,并成立了由学校副校长挂帅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为我校节能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二)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是深入推进节能工作的关键。
今后,我校将在原有节能工作的基础上,积极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将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重点从以能耗统计、宣传培训为主,转向以能耗审计、节能改造为主。按照工程项目建设的标准和要求来申请和审批节能改造资金,解决节能改造资金的来源问题,有力地推进了节能改造工作的进行。
(三)发挥市场优势,是推动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
我校将借鉴其它单位的先行经验,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等可行模式,进行节能诊断、设计、融资和改造,共同推动节能工作快速向前发展。
(四)坚持学习创新,是开展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持续动力。
节能工作是一项新领域、新任务,各种新问题不断涌现,我校节能中心将积极探索,善于学习,坚持创新,不断进步,这样才能破解难题,使节能工作得到持续发展。